澳门永利娱乐
农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助“三农”持续发展-新华网admin 发布日期:2018-09-03 19:23 浏览量:
在中国,“普惠金融”从2006年引自国外理念,到写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再到2016年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仅经历了短短10年时间,其概念定义、内涵外延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根据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是中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三个主要衡量指标。农业银行积极参与国家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用商业化原则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推动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目前农业银行有2.4万个网点,1.2万在县域;51万名员工,22万在县域。截至2016年末,农业银行“三农”和县域贷款余额3.18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438亿元,覆盖超过400万农户;在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贷款余额7044亿元,连续6年贷款增速高于全行,服务带动56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通过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全国75%的行政村。主要做法有: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居住分散,设立传统物理网点成本高、人员紧张、商业不可持续,金融机构难以实现全覆盖,基础金融服务薄弱问题突出。农业银行抓住电子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快速推广应用的机遇,将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人工网点、自助渠道、电子机具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流动服务“五位一体”的县域农村渠道体系,有效提高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2、加大金融便利店建设力度。在网点空白乡镇,新建一批有客户经理驻点服务的离行式自助银行,即农村金融便利店,提高对农村乡镇服务覆盖面,力争到2017年对农村乡镇的服务覆盖率达到40%左右。3、大力开展金穗惠农通工程。在广大农村,通过为农民发放惠农卡,在农村超市、卫生所等场所设立惠农服务点,布放转账电话、POS机等电子机具,并开通小额现金取现、转账汇款、支付结算、水电气缴费、投资理财、农户贷款自助等功能,即“一张卡+一个代理服务点+一台电子机具+一揽子金融服务”的“四个一”模式,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银行业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农业银行已累计为农民发放惠农卡1.94亿张,覆盖超过4亿农户;在农村布放电子机具101万台,设立服务点6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5%;代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06个县,代理新农合897个县,代理涉农财政补贴、农村公用事业收费等项目4950个,实现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广覆盖。4、延伸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平台。农业银行抓住互联网金融在县域农村加快发展的有利契机,推动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协同。目前,农业银行已推出“农银E管家”、“四融平台”、“银讯通”等产品;与国家商务部合作,正在研发“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将“金穗惠农通”工程与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对接,提升服务点覆盖面和服务水平。中国目前仍有大量贫困人口、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是普惠金融重点关注对象。农业银行自成立以来,紧密对接国家扶贫规划,围绕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为中国脱贫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6年末,农业银行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达到7044亿元,比年初增加920亿元,增幅15%;全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034亿元,较年初增加424亿元;服务带动了56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较年初增加106万人。1、实施精准到户扶贫。农业银行紧紧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农户直接发放小额到户扶贫贷款,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生产脱贫。到2016年末,截至2016年末,农业银行在83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余额达到163亿元,直接支持了10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产增收。2、加强产业带动扶贫。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积极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着力建立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户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五个一批”,让贫困农户得到创业、就业、产业合作等增收机会,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407亿元,支持了贫困地区林果、油茶、花卉、烤烟、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引领一批,如在宁夏自治区,向民德中药饮片等61家扶贫龙头企业贷款7.8亿元,带动当地贫困人口1.2万人就业、近5万人参与产业经营,人均增收近800元。支持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批。如在内蒙古五原县,贷款1264万元支持新胜村肉羊养殖专业合作228个社员养殖肉羊5000多只,人均增收3000元。支持规模农户帮扶一批,如在河北康保县,贷款43万元支持专业大户张海春养殖蛋鸡6.6万只,张海春向政府扶持的贫困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和饲料并收购鸡蛋,带动了周边贫困农户增收。支持特色农业辐射一批,农业银行在新疆累计投放贷款190亿元,支持当地特色林果业发展,帮助南疆5个地州近7万户果农受益。支持特色资源开发脱贫一批,如在四川九寨沟累计投放旅游行业贷款43亿元、余额10亿元,带动景区周边近2万农户从事旅游业,其中直接支持了1000余贫困农户增收。3、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规划,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水、电、路、气、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贫困地区改善经济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到截至2016年末,农行在832个扶贫重点开发县投放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贷款637亿元,贷款余额2402亿元,较年初增加299亿元。在内蒙古,农业银行与包头、赤峰等13个地市(盟)政府合作,创新设立专项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美丽乡村产业基金”,到2016年末基金总规模达357.65亿元,其中,农业银行出资211.98亿元。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难点在于,“三农”客户需求区域差异大,季节性强,而且有效抵押担保不足,简单照搬标准化的城市金融产品,会造成“水土不服”。为此,农业银行着力打造差异化的服务“三农”产品和信贷政策制度体系。1、创新农户信贷产品。目前农业银行“金益农”品牌下有三农特色产品193项,其中农户贷款产品78项(包括14项全行性农行贷款产品、64项区域性特色农户产品),能够为多类农民客户提供多种担保方式、多样贷款用途、不同额度、不同期限的贷款支持。针对单个农户“额度小、用信急、频次高”的特点,创新研发了农户小额贷款产品。只要农户身体健康、品行良好,有正当收入来源,还款有保证,就可以获得10万元以下的小额授信。在核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内,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自助操作,可以用于生产和消费等多种用途。到2016年末,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超过900亿元,惠及200多万农户。针对不同产业链农户金融需求,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研发了“金穗快农贷”,贷款额度在3000元-10万元,采用信用方式发放,授信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通过系统自动审查审批贷款,实行系统化、自动化、流程化办贷,农户在授信期间自助循环使用,随借随还。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新需求,研发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特色种养殖大户贷、订单农户贷等产品。2、创新扶贫信贷产品。在甘肃,创新精准扶贫贷产品,以贫困户个人诚信、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作为贷款准入标准,发放5万元以下、基准利率、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在甘南、陇南已投放贷款50多亿元,直接支持10万多户建档立卡户,对两市建档立卡户的覆盖率达60%左右。在西藏,创新“钻、金、银、铜”四卡农户信用贷款产品,累计发放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400多亿元,支持了80%的贫困农牧户。在河北阜平,创新金穗脱贫贷产品。在贵州,创新扶贫生态移民贷产品。在安徽,创新光伏贷产品,每年可直接帮扶1万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约2000元。3、创新特色抵押担保方式。根据东中西部等不同地区的普惠金融需求和农村改革进展,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三农”融资担保方式创新。在抵质押方式上,农业银行农业银行创新推出了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海域使用权抵押、大型农机具、农业订单、动物活体抵押、果库经营权、仓单等新型抵质押贷款产品。截至2016年末,已在全行27家分行的230支行试点开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11.9亿元;在16家分行的62个支行开办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8695户、14.47亿元,贷款余额7.07亿元;在国家确定的33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推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累计投放6.09亿元。在担保方式上,农业银行创新了农户联保、自然人担保、保险公司履约保证、财政直补资金担保等多种方式。4、优化完善普惠金融信贷政策制度。对于农林牧副渔行业区域特色明显的信贷产品创新,在符合外部监管规定并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的前提下,授权一级分行自主创新。对水利工程、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重大项目,以及小微企业、农户贷款等普惠金融重点业务和客户,实施经济资本计量优惠政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信贷管理水平高的支行,适当转授农户贷款、小企业“简式贷”及法人授信项下短期用信审批权,实现农户、小微客户就近审批、及时放款。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增加金融供给,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创造有利的金融生态环境。农业银行非常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式。1、政府增信模式。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由财政出资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或风险补偿基金,为“三农”客户提供增信,农业银行为增信客户提供信贷支持,通过财政杠杆撬动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截至2016年末,全行已有27家一级分行开展了农户贷款与政府增信机制联动业务,累计发放相关农户贷款806.8亿元,支持154.2万农户,贷款余额349亿元,较年初增加106.1亿元。2、银企合作模式。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由龙头企业为产业链上农户提供担保,农行为农户提供信贷支持,通过“农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行+专业市场+农户”等形式加大农户贷款投放。如“油茶贷”,农业银行以油茶产业链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油茶种植、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条。截至2016年末,江西、湖南、广西分行油茶贷款余额达24.79亿元,较年初增加5.79亿元3、同业合作模式。农业银行还与政策性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服务“三农”方面一体推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农业银行已经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已经成立的25家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中,已经与14家建立合作关系并发放担保贷款4亿元。农业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实行相对优惠的利率定价,严格杜绝不合理收费。在贷款利率上,按照低于一般贷款2—3个百分点的要求,对县域贷款给予经济资本回报率优惠,可降低县域贷款测算指导利率水平30-50bp;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原则上执行基准利率;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公益性较强的民生项目,在贷款定价上适度给予一定优惠。目前农行对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仅上浮30%左右,明显低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上浮水平。在服务费用上,实行惠农卡免工本费、免小额账户管理费、减半收取年费的“两免一减半”政策;免收小微企业7项承诺类费用和12项顾问类费用等多项费用,下调异地转账、漫游汇款、资金归集等17项结算类收费;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内部资产评估,优先与担保费率低、担保能力强的担保公司合作,减少客户融资中的评估、担保等费用支出。据测算,近三年农业银行通过贷款定价让利、惠农卡各项费用减免等方式,向普惠金融客户减费让利超过100亿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监管制度不健全、金融教育不足等问题。农业银行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创新渠道、产品和服务来改善普惠金融“硬环境”的同时,还努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普惠金融“软实力”。1、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2011年至2016年,农业银行每年通过开展“送惠农服务入村活动”、“送金融知识下乡”、“百县千镇”金融知识宣讲活动,深入到1万多个行政村,每年为超过200万农民宣传贷款、信用卡、银行理财、电子银行等金融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广大农民诚信意识。2015年起,创新开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讲授国家“三农”扶持政策、农业科技、金融知识等,截至2016年末已举办培训班2200期,累计培训7.5万人次。2、开展信用村建设。在农业资源丰富、金融需求旺盛、村委能力较强的区域,农行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评定为信用村,将信用村的农户列入优先信贷支持客户,对信用村农户实行整体授信、整体管理、批量作业,并综合使用多种风险化解手段,以有效提高农户贷款效率,降低农户贷款成本。到2016年末,农业银行在浙江共创建农村金融自治村467个,贷款余额8.46亿元,惠及农户6000余户。截至2016年6月末,农业银行在西藏评定信用乡28个,信用镇473个,信用村4445个。1、优化组织架构设置。实施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将县域支行全部纳入事业部管理,在总分行单独组建了“三农”业务机构,对“三农”业务单配资源、单独核算、单独考评、单独激励,在制度上建立起“城乡分治”的篱笆,确保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政策、专门的资源持续开展服务“三农”工作。优化金融扶贫组织架构,在二级分行以上农村产业与城镇金融部加挂扶贫开发金融部牌子,做实扶贫开发工作职能;在所有贫困县支行成立扶贫工作专门团队,负责辖内扶贫具体工作。2、倾斜配置信贷规模。在全行信贷计划中单列涉农贷款、县域贷款、小微企业、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支行等专项信贷计划,确保相关贷款增速不低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对专项信贷计划实行序时管理、封闭运行,总行按季收回各行序时富余计划,并调整到信贷需求旺盛的行。其中,2016年单独下达县域贷款计划2850亿元,涉农贷款计划2600亿元以上,金融扶贫信贷计划700亿元。3、倾斜配置财务资源。对832个扶贫重点县,在正常资源安排之外,总行专门安排战略性固定资产、业务费用和效益工资,用于金融扶贫和普惠金融服务。对贫困人口多、普惠金融任务重的西藏分行,实施补贴后微利的特殊财务政策,及时全额拨付各项补贴,倾斜配置固定资产、工资、费用,鼓励其认真做好普惠金融和服务“三农”工作。作为一家大型上市银行,农业银行既要坚持面向“三农”总体定位,还要坚持商业运作基本要求,确保资产不断保值增值,并持续为股东提供合理回报。为了实现服务到位与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有机统一,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和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上实行“四个坚持”:1、坚持风控独立。根据全行发展战略和风险偏好,由风险管理部门独立制定“三农”业务风险管理战略,设置风险容忍度,开发风险评估计量工具,确保“三农”业务速度、质量、效益实现合理平衡。2、坚持合理授权。根据不同地区信用环境和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科学确定“三农”业务经营管理权限,既让业务权限能够放得下,还确保分支机构能够接得住、用得好,避免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3、坚持严格管理。定期开展风险排查,督促落实贷后管理要求,持续加强合规管理,严防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对风险暴露超过警戒线的机构和业务,开展专项治理。对违规违纪行为,严格追究责任。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农户贷款管理人员,依照免责认定程序实行免责;对坑农害农、内外勾结造假等形成的不良贷款,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4、坚持区别对待。对“三农”业务实施高拨备、快核销的策略,提高“三农”贷款风险拨备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特别是对建档立卡、精准扶贫的农户贷款,总行全额负担其风险拨备。对市场前景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小微和农村企业,不盲目压贷、抽贷、断贷,通过信贷展期、借新还旧等措施,与企业共度难关。(一)必须树立开放的普惠金融服务理念。普惠金融理念源于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过去农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也主要集中于这一领域,但在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农业银行打破了思维定势,极大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内涵外延,有力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品质。在普惠金融服务内容上,不仅提供农户贷款等信贷服务,更要全面提供存款、取现、结算、理财、保险等“非贷”服务,满足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消费升级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在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上,不仅面向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更要面向农村的优质客户、优质群体、新兴客户做好服务,不断提高基础金融服务的价值回报。在普惠金融服务主体上,不仅致力于自身服务更广的农村客户群体,更要示范带动更多的金融同业参与,优化改善更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协调推动更有力的监管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二)必须坚持商业运作的基本原则。普惠金融是要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和商业化的手段,为更多的人提供价格合理、种类丰富、获取便捷的金融服务,是效率与公平兼顾的资金配置方式。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面临着资本回报、监管规则等多种约束,必须始终坚持商业化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农业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务中,初步形成了“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战略导向。服务到位,就是要始终围绕普惠金融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多方面、多举措的持续努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捷度。风险可控,就是必须牢牢坚守审慎、规范、稳健的经营理念,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机制,将普惠金融业务风险始终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发展可持续,就是要妥善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成本与收益、风险与回报、短期与长远、内部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内生性良好发展。(三)必须建立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客户居住分散、规模较小、硬信息缺少、传统抵押品匮乏,金融需求“短、频、急”。在一体化运作模式下,容易导致各类金融资源向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优良客户集中。因此,普惠金融需要建立专门的服务体系,确保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资源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核心是“四个体系”:一是专门的组织体系。从上到下均建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和专门的工作团队,并实施垂直管理。二是专门的政策和产品体系。针对普惠金融主体特点,围绕客户准入、评级、授信、抵押担保、期限额度等核心要素,建立一套差异化的政策和产品。三是专门的网络渠道体系。充分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构建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线上线下结合的普惠金融网络渠道体系。四是专门的资源保障体系。对普惠金融业务单列资源,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增强激励约束。(四)必须深化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商业模式可以直接借鉴。从中国实际看,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有较大差距,农民、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金融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集中的特征明显,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都较为突出。在这个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必须持之以恒地开展理念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把国内外现代商业银行先进经验和我国农村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变迁和普惠金融客户需求变化,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才能真正破解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难题。(五)必须发挥新技术的引领作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成本和风险,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突破口。主要三个方向:一是“互联网+基础性金融服务”。对传统电子机具进行网络化改造,研发符合农民使用特点的移动客户端,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线上线下多渠道办理。二是“互联网+电商金融服务”。依托电商平台,重点针对涉农产业供应链、县域乡村和专业市场商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购销等领域,提供包括进销存管理、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线上线下联动支付、订单管理在内的全方位电商服务。三是“互联网+信贷融资”。针对农户和小微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分类建立贷款模型,实现系统自动审批和匹配授信额度,扩大融资覆盖面,降低信贷作业成本。(六)必须走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着区域金融生态较差、客户信用水平偏低、金融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发展普惠金融不能单兵突进,必须坚持合作发展原则。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面向最为广泛的客户群体,涉及政府、龙头企业、担保机构、其他金融组织等众多利益关联方,尤其应注重发挥多方合力、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合作来缓释风险、降低成本、甄别客户,不断提高普惠金融的集约化水平,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1.陕西分行依托“金穗惠农通”工程做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近年来,农业银行陕西分行大力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全面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着力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有效解决涉农财政资金发放难、农村公用事业收费难、农民资金领取缴费难的问题,让农民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一是提升农村金融渠道覆盖面。搭建起“网点+金融便利店+网上银行+惠农通服务点”,形成“存、取、汇、消费、理财、查询、缴费”等一体的助农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末,全行发行惠农卡28.7万张,设立服务点2573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2.1%。二是拓展涉农财政资金代理项目。与省财政厅联合发行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联名卡,提升农村社保、医保代理市场份额。截至2016年末,在全省28个县代理财政惠民“一卡通”,发行联名惠农卡25万张,代理项目52个,代理金额721万元;取得12个县新农保、6个县新农合代理权,代理资金余额达13亿元。三是做好农村公用事业费用代缴工作。在服务点电子机具上加载三大通信运营商话费以及水、电、气等各类代缴费功能。截至2016年,共代理公用事业缴费交易132万笔、金额10.1亿元。2.农业银行与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农担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旨在为各省及省以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提供政策和业务指导、风险救助、再担保、人员培训等支持。2016年9月6日,作为首家战略合作银行,农业银行与国家农担公司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将按照“优势互补、协同支农、商业运作、互惠互利”的原则,指导各分行和农业担保机构建立紧密、系统、全面的合作关系,创新客户互荐、服务联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切实缓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双方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融合、农业科技等重点领域,共同探索银担合作服务模式,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地区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按照国务院要求,各省也将在3年内组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目前,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初见雏形,24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担公司组建完成即开展业务,在保余额超过90亿元,为700 多个农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3.浙江分行挂职干部肩负使命当“乡官”。2014年以来,农业银行浙江分行连续三年选派857名骨干到全省乡镇挂职,自带干粮背包下乡,融资融智支农助农,谱写了新时期服务“三农”新篇章。融智方面:一是“滴灌式”精准输送金融营养。把金融讲堂搬进田间地头,先后举办知识巡讲4148场,直接惠及27.5万人,帮助上万农户走上致富之路。二是构建广覆盖的普惠金融网络。协助在全省乡镇设立69家金融便利店,485家“三农工作室”,在1万5千个行政村安装“惠农通”,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协助在全省10个县推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贷款等产品,有效盘活了农民“沉睡”的资产。四是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创建“金融联席会”、设立“转贷互助基金”等,帮助427家企业渡过难关,协助银行处置风险贷款30多亿元,维护了当地金融生态稳定。融资方面:一是推广农村“六自治”金融服务模式。协助创建476家自治村,帮助6208户农民足不出村获批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二是支持重大民生项目。先后推动小城镇综合开发、特色小镇、农村水环境治理等477个项目加快立村”建设。积极推广“美丽乡村贷”专项产品,累计为121乡镇,发放贷款92亿元,助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三是助力“美丽乡官”、农村青年实现了“创业梦”。四是支持新型农业主体。积极推广专业合作社贷款、乡村旅游贷、农民安家贷等特色产品,为农村经济注入了金融“血液”,协调银行授信313亿元,使当地新农村建设进入快车道。4.西藏墨脱支行认真履行金融戍边职责。墨脱是西藏东南部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因其交通不便而成为“高原孤岛”,全县下辖7乡1镇46个行政村,全县农牧民占总人口的78.08%。农行墨脱支行作为当地唯一一家金融机构,经历了20年的艰辛曲折,承载着15年人背马托的押运历程及长达17年的手工操作历史,认真履行金融戍边的社会职责,助推当地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针对墨脱县贫困农牧民较多的实际情况,对贫困户实行扶贫贷款利率,减轻了农牧民贷款负担,切实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截至2016年末,扶贫贷款余额达2.92亿元。针对墨脱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截至2016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为3.32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的80.78%。通过加强网点改造、空白乡镇网点建设、惠农通工程及流动金融服务等,让贫困地区农牧户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末,惠农卡发卡量已达2333张,基本实现户户有农行惠农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已布放45台机具,覆盖45个行政村。加强信用县、乡(镇)、村三级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农牧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努力营造“户户讲诚信,村村守信用”的诚信环境。截至2016年末,累计评定信贷信用乡(镇)8个、信用村46个,覆盖率100%。1.贵州分行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贵州省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农业银行贵州分行创新推出“生态移民工程扶贫贷款”,以3倍于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的信贷资金投入,支持生态移民工程加快推进。截至2016年末,累计发放贷款9.02亿元,支持建设移民住房12305套、面积116.7万平方米,直接惠及4.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2.安徽分行大力推进光伏扶贫。2016年,农业银行安徽分行积极对接政府光伏扶贫项目,努力探索“金融+光伏”的精准扶贫模式。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安徽分行最终确定法人、个人分别运作的贷款模式,对应推出“光伏扶贫法人贷款”和“光伏扶贫农户贷款”产品。在法人贷款模式上,择优支持有政府背景的公司统一建设光伏电站,以村级光伏电站为主、集中式光伏电站为辅,电站发电收入部分用于偿还农行贷款本息,其余收入主要用于补贴建档立卡贫困户。这种模式将光伏项目产生的收益,通过政府项目平台精准发放到每一位贫困户手中。据估算,项目帮扶贫困户户均每年直接收益约为2000-3000元。在个人贷款模式上,对贫困户申办光伏扶贫农户贷款,借款人年龄不设上限,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0年;在评分卡测评基础上,对贫困户可以向上推翻2级,最高至良好级,允许贫困户可以本人光伏发电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单独质押。截至2016年末,安徽分行已累计发放“光伏扶贫贷款”1.13亿元,其中,法人光伏扶贫贷款1.11亿元,可带动13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个人光伏扶贫贷款205.88万元,带动2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湖北黄冈分行创新产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银行湖北黄冈分行依托政府增信机制,构建“政府+农行+公司+保险+贫困农户”合作模式,结合各县实际,有针对性创新产品和服务,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罗田支行围绕黑山羊产业,研发了“羊羊得益”精准扶贫贷,目前已发放贷款1274万元,使532户贫困农户直接受益,并得到汪洋副总理的高度赞扬;红安支行发放“银光闪耀”精准扶贫贷5616万元,使7020户贫困户受益,“星火富民”精准扶贫贷2565万元,使513户贫困户受益。4.农业银行驻村“第一书记”李浩带领实施六大脱贫战役。2015年9月,按照国家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要求,农业银行总行精心挑选、层层选拔,确定李浩同志担任河北饶阳县北歧河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李浩与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研究制定了《北岐河精准扶贫发展规划》,带领村“两委”实施了“六大战役”,提前完成了精准扶贫任务。一是打响基层党建的“保卫战”。改选了4名村委,发展了4名党员,举办了5次“两学一做”专题党课,慰问了150多人次党员,增强了全村党员的战斗力。二是打响基础设施的“攻坚战”。新建全村水泥路3.6公里,拓宽入村道路1.6公里,新建近400平方米的村委会,修建400多平方米小公园、800多平方米小广场,安装20盏LED太阳能路灯、30个数字高清监控探头,切实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三是打响产业发展的“升级战”。通过农行贷款、政府支持、企业赞助和村民自筹,累计筹资近1500万元,先后发展了拥有1200头肉奶牛的养殖基地、拥有153个蔬菜大棚的种植基地、产品全部出口国外的丝网加工厂以及果树种植园等扶贫项目,帮助村民找到了“致富路”。四是打响金融扶贫的“持久战”。依托农行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点,带领村民外出考察融智、依托农行融资、拓展人脉融通、四处洽谈融商,帮助村民改善生产生活。五是打响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责任战”。通过抓村貌、抓教育、抓健康、抓和谐,实现了重大信访事件、恶性斗殴事件以及群体性事件零发生。六是打响全村持续发展的“营销战”。主打“田园、民居、富硒、旅游”四张牌,整合富硒养生、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等众多旅游元素,提高村民旅游收入。通过“六大战役”,北歧河村提前实现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186户、706人精准脱贫,还帮助周边10个村375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央视《经济半小时》、央视新闻频道,新华社、《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以及河北省、市、县电视台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对全村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1.福建分行运用互联网金融思维,探寻农户贷款新模式。2016年8月3日,“金穗快农贷”在福建上线,并面向安溪茶农开展首个试点。农业银行通过与安溪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对接,获取14.3万茶农的生产、经营、交易等数据,建立信贷模型,筛选符合条件的农户生成白名单,以信用和自助可循环方式发放贷款,实现农户贷款线上批量化、标准化、模式化作业。2016年末,福建分行已为897户茶农办理金穗快农贷授信,授信金额2017.5万元;贷款556户,贷款余额877万元。2.辽宁分行“金穗惠农通”工程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深度对接。农业银行辽宁分行对接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与省农委签订《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暨“金融惠农通”工程转型升级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共建的服务点(益农信息社)加载信息咨询、便民服务、农村电商等功能,农业银行作为唯一合作金融机构配套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2016年,辽宁分行不断深入推进与省农委的合作,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切入点,推动“金融惠农通”工程创新升级。截至2016年末,农行与省农委共建益农信息社6275个,占辽宁省惠农通服务点50.6%,金融交易506万笔、金额385亿元,同比翻一番;当年新增代理粮食直补等涉农财政项目146个。3.湖北分行推进农银e管家平台建设。2014年以来,湖北分行持续完善农银e管家电商平台,链接“生产商、批发商、农家店、农户”四级客户,打通了城乡商品流通最难的一公里,构建了集电商、金融、消费、结算于一体的县域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围绕电商平台不同类型的核心客户,形成了县域批发商+农家店+农户、市县专业市场批发商+农家店+经销商+农户、统一管理的物流园批发商+农家店+农户及其他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等运作模式。截至2016年末,湖北分行已为12.6万户商户上线电商平台,实现交易金额721亿元,其中上游商户5614户,下游商户12万户,2016年交易259万笔,交易额598亿元。1.农业银行创新推出“农民安家贷”支持农民进城购房2016年初,农业银行创新推出国内首款农民专属的特色个人住房贷款产品——“农民安家贷”。该产品针对进城农民特点,简化了收入证明等手续,灵活设置了还款方式,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民进城购买商品住房的信贷需求。产品推出一年以来,共发放贷款1676.3亿元,深受进城购房农户的欢迎,并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点名表扬,国家住建部领导在2016年两会上公开“点赞”。2.湖南分行依托“农民养老贷”破解征地农民参保缴费难题。2016年,农业银行湖南分行针对湖南省150万被征地农民参保,推出“农民养老贷款产品”,被征地农民可贷款足额补缴养老保险,退休后在获得基本生活费的前提下,用养老金偿还贷款,从而破解因无钱补缴而丧失养老待遇的难题。贷款投放过程中,湖南分行与省人社厅联合确定了“参保农民自愿申请、家属共同还款承诺、村支两委签章证明并协助收集资料、社保部门审核推荐、农行自主调查审查审批”的流程,实行资金“生活基本保障、还款定额覆盖”封闭运行,无须对家庭收入、生产经营方式进行调查,最终实现贷款整村推进、批量发放。截至2016年末,共发放“农户养老贷”款4728笔、2.55万元,支持8255人以上农民参保养老。3.吉林分行应用针对性产品推动农户贷款发展。近年来,农业银行吉林分行以客户为中心,瞄准新时期不同农业子行业农户的金融需求,推出了多款农户贷款产品,推动农户贷款结构优化调整。围绕破解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以农业补贴资金为担保发放“直补贷”(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围绕农村土地改革新政策,以农村土地产权为抵押物发放“农地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围绕吉林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依托活体动物抵押等方式发放“吉农牧贷”;围绕吉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大米贷、人参贷、辣椒贷等“农优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户贷款)系列产品;围绕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利用农机“两贷一租”(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贷款、农机购置农户贷款和农机租赁业务)方式弥补农户购机资金缺口。截至2016年末,吉林分行17款农户贷款产品余额达到45.8亿元,带动农户贷款总规模达到91.8亿元。1.安徽分行探索创新多种政府增信模式服务“三农”。安徽分行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政府增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末,安徽分行政府增信项下特色产品达到4款,累计发放贷款12.46亿元、余额9.88亿元,覆盖全省78个县,涉及16个二级分行、78个县支行。一是依托政策性担保公司,创新推出“农担通”。该产品针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客户,由农行和省农业担保公司共同确定客户名单,实施共同调查、批量操作。农行和省农业担保公司分别按照20%和80%的比例承担未清偿贷款本息的风险。从2016年3月开办到年末,安徽分行已投放“农担通”贷款5.84亿元。二是依托政策性保险公司,创新推出“家庭农场保证保险贷款”。安徽分行与安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国元农业保险签订贷款保证保险单的前提下,农行向其发放单户金额不超过300万元的生产经营性贷款,农行与国元保险按照2:8比例分摊贷款风险。截至2016年末,安徽分行已累计投放保证保险贷款4.58亿元、余额2.99亿元,累计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9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8户、小微企业42户。三是依托政府补偿基金,创新推出“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面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由县(区)级以上政府设立的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为农行发放的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其中基金承担到期未清偿贷款本息70%-90%代偿义务,农业银行承担其余风险。截至2016年末,安徽分行已累计投放政府融资性风险补偿基金贷款2.06亿元,余额1.64万元。 四是依托扶贫贴息资金,创新推出“惠农兴业农户扶贫贷款”。面向安徽省辖内12个大别山片区县、8个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农户和带动2名以上建档立卡户的新型经营主体,单户额度在5000元-3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贷款额度的5%给予贴息。截至2016年末,安徽分行累计发放“惠农兴业农户贷款”5604万元,帮助486户农民实现脱贫致富。2.河北分行着力打造大市场金融服务“白沟模式”。河北保定白沟市场地处“京津冀都市圈”与“环首都经济圈”核心区域,拥有国际箱包交易中心、五金皮革城等11大商城、19个专业市场、2个工业园区,已形成集箱包、服装、鞋帽、小商品等十多个行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贸集群和完整的箱包产业链,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位列全国百强市场第九位。近年来,农业银行河北分行以白沟市场为依托,以主要市场运营管理方——隆基泰和集团为切入点,采取市场运营方担保方式,批量支持上下游小微企业、工体工商户,制定综合服务方案,拓展金融服务链条,逐步形成了服务大市场的“白沟模式”。近年来白沟支行已累计向市场建设方发放项目贷款18.7亿元,向180多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放贷款近9亿元,向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发放贷记卡超万张;累计布放转账电话3500多部、POS机3000多具,支持了当地近万家商户的发展。3.农业银行积极加大好政策、好产品、好模式推广力度。2016年,为全面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农业银行加大服务“三农”好产品、好模式推广应用力度,总行专门搭建了好产品、好模式、好案例交流平台,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对各级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经验交流。全年共召开4次视频会,参会人数超过12万人次。1.宁夏分行以精细化管理有效防控农户贷款风险。农业银行宁夏分行把农户贷款业务作为服务“三农”的主打品牌,强化银政合作、组织推动和业务创新,找准定位,全面施策,走出了一条质量高、覆盖广、可持续的发展新路。截至2016年末,全行农户贷款余额41亿元,年均增速37%,农户贷款不良率仅为0.26%,连续九年控制在0.3%以内。一是坚持“四个合格”,严把准入关口。选择合格的区域、网点、客户和客户经理,将农户贷款服务半径控制在网点30公里之内,选择本地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且客户经理在2人以上的网点,提出了筛选客户的“11条严禁”措施,择优选拔情况熟、能力强、作风正的农户客户经理。二是坚持“四个原则”,确保审批质量。坚持“双人、实地”调查原则,坚持借款人、担保人“亲见本人、亲见原件、亲见本人签名”的原则,坚持农户本地主营收入与第一还款来源相匹配原则,坚持农户贷款要素与农户收入、经营周期相匹配原则。三是坚持“四个严格”,强化风险管控。严格日常管理,做好日监测、旬通报、短信提示催收等;严格检查追责,常态化开展专项治理、“回头看”检查和发现问题的责任追究;严格督导措施,确定逾期和不良农户贷款限额控制底线;严格激励约束,落实农户贷款“三包一挂”、绩效考核等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坚持“四个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产品创新,先后创新了扶贫信贷专属产品“脱贫致富贷”及首款互联网农户信贷产品“金穗快农贷。担保方式创新,探索产业带动、龙头拉动、银政合作等风险补偿模式;业务流程创新,将农户小额贷款转授经营行直接审批;定价管理创新,在设定上浮定价底线的基础上,以不高于同业为原则,给予经营行灵活的定价权。"abs" : 目前农业银行有2.4万个网点,1.2万在县域;51万名员工,22万在县域。截至2016年末,农业银行“三农”和县域贷款余额3.18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438亿元,覆盖超过400万农户;在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贷款余额7044亿元,连续6年贷款增速高于全行,服务带动56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通过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全国75%的行政村。,